张效房,男,主任医师,教授,1920年10月出生于河南开封,1945年毕业于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从事眼科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至今已76年。培养硕士研究生60余人,其中成为国际学术权威一个,美国著名大学名誉教授一个,美国国家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一个,国内著名学者10余人,博士生导师者5人,党的十八大代表2人,可谓“桃李满天下”,我国眼科学界的一代宗师。1950年开始,自编专科班和本科班眼科教材8套。1979年参加编写全国高校统一教材《眼科学(第一版)》,1996年,主编国家教委九五重点选题高校教材《眼科学》。受卫生部委托举办眼内异物摘出进修班4期(每期4个月)。引进并改进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手术,向全国基层医院推广。50年代首先报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最早从眼科角度描述了无黄疸型钩体病在北方的流行情况;50年代起,致力于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的研究;创新和发明36项,如薄骨定位法,电子计算机校正法,“重叠波”定位法,磁棒接力摘出法及方格定位法等,被称为“张效房法”,此成果属国际领先水平(前卫生部长钱信忠语); 1982年在国际眼科大会上报告了3000例眼内异物摘出体会一文,震撼了来自世界的各路学者;应邀在美国和日本十所大学作专题学术报告;在国内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包括港澳台)100多个城市作报告和(或)手术表演200余次。1982年创建河南眼外伤研究所;1988年创建河南省眼科医院。1979年,白手起家创办《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担任总编辑及名誉总编辑43年。为眼外伤职业眼病学组创始人之一和学组长。曾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嘉奖和荣誉称号39项:如全国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国家科委优秀科技成果奖、河南省科技功臣、全国最美医生、感动中原人物等。曾任卫生部学术委员会眼科学专题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和常委、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常务理事、名誉副会长、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国际眼外伤理事会理事、世界眼科基金会中国分会会长及《J.Eye Injury》杂志(美国)编委等。主编专著包括:《眼内异物的定位与摘出》《机械性眼外伤》《眼科学》《新编临床眼科学》《眼外伤学》《张效房眼外伤学》等8部;包括参编其他重要著作共23部,发表论著258篇。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院长、眼视光学院院长、眼科研究所所长、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医科大学跨世纪人才。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专家会员,天津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香港理工大学视光学院Adjunct Professor、新加坡眼科研究所高级临床科学家。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生物与医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专委会黄斑病学组顾问。

  专业方向: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及眼底病的诊断与治疗,复杂白内障前后联合手术。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部级、局级课题多项,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文章近200篇,其中SCI收录数十篇。


苏敏,苏东坡第31代后人,安徽省宿州市苏湖村人。

   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沈阳市棋盘山,占地面积约76,000平方米,是一家专业从事眼科药物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12月08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证券简称:兴齐眼药,证券代码:300573,2022年荣获第九届辽宁省省长质量奖银奖。公司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坚持 “经营健康、缔造光明”的使命,以“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眼科药物研究和制造企业”为愿景,践行“执着、创新、责任、共赢”的价值观,积极投入到人类眼健康产业。目前,公司产品包括眼用抗感染药、眼用抗炎/抗感染药、人工泪液和眼润滑剂、干眼治疗药、营养与角膜修复药、散瞳药和睫状肌麻痹药、眼用非类固醇抗炎药、缩瞳药和抗青光眼用药、手术眼内冲洗液等,覆盖十余个眼科药物细分类别,为眼科疾病治疗领域提供了高品质产品。

官网链接:http://www.sinqi.com/


周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知名专家。兼任山东省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山东省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眼科临床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荣获2006年中华眼科学会奖。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有扎实的眼病诊治基础,在各种眼病诊治方面经验丰富;尤其擅长眼底病、眼外伤等复杂疑难眼病及近视的诊治。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参编多部学术专著,承担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数项。


美国纽约眼耳鼻喉科医院组织培养中心主任, 纽约医学院及西奈山艾康医学院教授;兼任国内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同济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苏州大学, 温州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第三軍医大学等九所大学眼科名誉教授、客座教授、顾问教授。世界各主要医药公司 (Pfizer、Merck、Allergan、Pharmacia/Upjohn、AstraZeneica等) 科研顾问。

 

主要研究领域为眼科学, 细胞培养, 细胞生物学, 色素细胞学与医学遗传学。主要创造发明和研究成果包括:创建了葡萄膜和结膜黑色素细胞、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研究方法, 发现了此类细胞在眼生理学与病理学所起作用, 建立了国际上最大的眼细胞庫。; 研究了眼黑色素瘤的病因, 表观观遗传学, 分子病理学与药物治疗。 解决了长期争论的眼黑色素瘤与阳光的关系问题。 研究了近视,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之病因, 发病机制, 遗传与表观遗传规律; 确定了遗传性抗生素耳聋为线粒体遗传。在转化医学领域主要贡献为开展了培养的皮肤黑色素细胞移植治疗白斑病 (1000余例, 国际上最大组); 口服维甲酸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及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病。

 

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140余篇发表于Am J Human Genet, Cancer Res, Pigment Cell Melanoma Res, J Med Genet, Ophthalmology, JAMA Ophthalmology, Am J Ophthalmol,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J Am Acad Dermatol, Br J Dermatol等SCI收录的重要医学期刊。著有【眼科遗传学】, 主编【近视眼学】(中文) 并为9本国际眼科学专著 (近视, 眼肿瘤学, 眼细胞治疗)之共同作者。曾多次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等科研基金。多次获国家、部、市等各项科研成果奖以及美国专利,其中与瞿佳教授等合作的单纯性近视防治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首位海外华人眼科杰出成就奖得主。

 

创建了中国遗传学会眼遗传学组,并任主委 (1979-1989);参加创建了中华眼科学会眼屈光学组,并任分管学术的常务副主委。 组织和主持了11次国际性眼色素细胞和近视学术讨论会。担任过国际眼遗传病学会常务理事、国际色素细胞研究联合会非皮肤色素专家组组长, 国际眼色素细胞研究学会主席、中华台北眼科学会顾问、海外华人眼及视觉科学研究协会名誉主席等。 担任多份学术期刊总编和编委, 如Pigment Cell Research副总编。Proc Natl Acad Sci USA, Ophthalmology等重要期刊审稿者。

 

关注眼科发展史, 收藏200余挡案袋的国内眼科重要史料, 著有 "眼保健操国内哪个城市首先推行?" 等眼科史著作。


金秀英,女,北京同仁医院眼角膜组主任医师。194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1948年至今就职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医师。曾历任同仁医院眼科角膜病组组长、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微生物学研究室室主任、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长。

1979年开始曾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前首都医科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北京分会秘书、《中华眼科杂志》、《眼科研究》、《眼科》杂志编委、国际接触镜教育者协会亚太地区副主席。专业特长为感染性、免疫性眼病、结膜病、角膜病的临床诊疗与会诊。开展实验室眼科微生物学、细胞学、免疫学及抗感染眼用药物研究。发表论文70余篇,参编《眼科新编》、《现代临床病毒学》、《眼科全书》等。沙眼防治研究曾获全国医药卫生科技大会奖,沙眼研究获卫生部乙级科学进步奖,角膜病等研究多次获北京市科技成果奖。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05年获中美眼科学会颁发的中华眼科金钥匙奖。

孙方杰,深圳市瑞霖医药有限公司山东地区经理。1997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化学制药专业,执业药师。曾经就职:青岛华阳制药有限公司、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2006年入职深圳市瑞霖医药有限公司至今。


谢立信院士,1942年12月12日出生于山东莱州。临床医学眼科学专家,1965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1990年在青岛创建山东省眼科研究所,现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科学贡献主要集中在角膜病、白内障等眼前节疾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是我国角膜病专业的领军者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开拓者。

教授,著名眼科专家,获国务院政府津贴。1965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在吉大一院工作50年。临床经验丰富,技术全面,成功复明手术两万余例,深受患者好评。获省级科技成果奖、校医疗成果奖,优秀论文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任学科带头人,科主任4界17年。在省市中华医学会,国家级眼科期刊,恒达国际眼科顾问,省(市)公检法特聘法医顾问等社会兼职。对白内障、青光眼、眼眶病、眼肿瘤、法医鉴定有一定专长。

耶拿光学博物馆位于德国图林根州耶拿市内,是一个科学技术博物馆,专门致力于涉及光学方面的研究和展览,是德国目前唯一一家此类博物馆。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耶拿逐步发展成了光学工业中心,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了几个世纪以来的光学仪器,提供了光学仪器发展的技术和文化历史信息。馆内同时还展出了德国物理学家、光学家、企业家——恩斯特•卡尔•阿贝(Ernst Karl Abbe)和光学仪器企业家卡尔•蔡司(Carl Zeiss)毕生的事业,即对光学事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The Deutsches Optisches Museum Jena is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displaying optical instruments from eight centuries. It gives a technical and cultural-historical survey of the development of optical instrumen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Jena to the centre of the optical industries since the mid-19th-century is integrated in the exhibition, connected with the lifeworks of Ernst Abbe, Carl Zeiss and Otto Schott.

官网链接:

https://www.deutsches-optisches-museum.de/work-in-progress.html

 

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级研修班。擅长文人山水及人物,对龚贤有深入了解,讲究“高远”构图原则,喜中锋用笔。画中用笔简练流畅有变化,以层层积墨见长,又不失深浅、浓淡、明暗等细微变化。人物讲究气韵神,喜欢捕捉人物神态动作,以生动笔法为基础,表达画中人物喜怒哀乐。

沙洛,男,生于1927年5月15日,河南省卫辉市人,中共党员。1948年晋冀鲁豫边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专参加革命工作。1951年山西大学医学院毕业,留校任教并从医。五十年代先后在上海医科大学、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进修、攻读研究生。历任山西医科大学眼科学教授兼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学教授。1975年奉命筹建山西省眼科医院,1983年任院长,山西眼科主要奠基人之一。1995年离休,创办太原沙洛眼科医院。

沙洛教授因病医治无效,2020年2月15日23时许在太原逝世,享年93岁。

石蕾,毕业于山东财经大学,现就职于山东省眼科医院宣传科,兼任山东眼科博物馆艺术员。擅长插画创作,风格细腻,目前专研眼科主题绘画创作。

王先生,社会知名人士,江苏南通人。


祖籍江苏徐州 本科学历 山东省致公党党员

曾任省级媒体编辑记者,在省市级以上媒体发表文章上百篇并多次获奖。后转入医疗行业,从事医院市场方向的开发与运营。现就职于山东省眼科医院社会服务与健康宣教部。


杨培增,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眼科主任,党的十八大代表,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葡萄膜炎与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会长。先后5次在荷兰国家眼科研究所、美国Casey眼科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以项目负责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是3项)、重点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以第一和/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Genetics等著名SCI杂志上发表论文260余篇,独立完成中文著作460余万字,英文专著1部(175万字),主编卫生部五年制规划教材《眼科学》等6部专著(600余万字),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为数以万计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部分来自美国等10余个国家的顽固性葡萄膜炎患者挽救了视力,中国眼科科技影响力排名第一。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医德楷模、中国好医生,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被世界誉为中国葡萄膜炎诊治第一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纪念章,受中共中央组织部邀请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及庆祝仪式。擅长诊治葡萄膜炎等眼免疫性疾病。

杨燕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德国埃森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 Shiley眼科中心高级访问学者。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眼表及角膜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工作。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三项。
主要研究方向:眼表、角膜病研究;炎症性眼病研究。
学术职务: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委员,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眼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眼科学会常务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姚岚,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现就职于山东眼科医院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