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训银,笔名言川、二十八画记、造字翁,字金艮,号书缘堂。汉族,1969年7月生,肥城人。研究生学历、名誉博士,人民陪审员,人民艺术家,国际艺术名家。维权泰斗、退一赔三之父。山东好人之星、中国好人、中国梦实践者·行业先锋、全国十大最美消费维权人物、城市榜样人物、荣誉村民。大国名师、著名学者,高级书画师、高级注册企业风险管理师(CSERM)、首席风险官,济南市高层次人才。著名消费维权专家、国际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著名古文字学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大国大家杰出艺术家、中国国礼艺术大师、2022年北京冬奥会艺术形象大使、中阿文化交流大使、中国当代新闻人物、竹节书法体创始人,建党百年全国首批历史文化传承人,《文化强国》首批高级智库高级研究员。世界再造甲骨文字、金文第一人,是谓当代仓颉、再造字圣人,决策中国专家智库联盟再造古文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尹训银再造甲骨文字《百家姓》大辞典出版发行,荣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字体库采集中华兰亭--尹训银楷体最佳设计师奖。入选《世纪名人》、《名人百科》等。中国广告协会线上公开课形象大使、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科技咨询协会科技创新智库高层次专家。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会员、中国慈善总会爱心志愿者、中国红十字志愿者,被誉为“人民的好公仆、当代包青天”。

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麦积区考级中心签约书法家、中国楹联学会中宣盛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翰苑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食品质量促进会维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红年华书画馆首席艺术顾问、中国禅意书画院山东分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齐鲁游戏软件产业发展联盟副主席兼宣传部部长、山东省企业家书画协会副主席、山东明湖书画院副秘书长、诚信山东诗书画研究院特约艺术家、山东省新闻美术家协会会员、《兰亭书画》杂志社编委、兰亭诗词书画院副院长兼常年法律顾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山东大学品牌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齐鲁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导师。

经扛旗世界纪录认证,尹训银创作的《尹训银再造千字甲骨文字及独创竹节书法字体》是世界上字数最多的再造“甲骨文”字作品。即是扛旗世界纪录的始创者,也是保持者!

2022年5月,尹训银入选素有“国家名片”之美誉的中国国家邮政出版发行的《让影响力人物载入史册--名人纪念邮票。2022年4月,尹训银代表作展示在《大国·大家》杰出艺术家优选典藏版书中,作为文化强国代表永载史册。


袁超,200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2010年加入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现担任珠海亿胜华北大区经理。亿胜生物集团创建于2000年,主要研发生产平台包括生物药品及吹灌封一体化制剂平台,已成功开发上市的贝复舒为全球眼科首个生长因子眼用制剂。珠海亿胜历久弥新,砥砺前行,与中国眼科共成长。


眼科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现任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助理,眼底病外科主任,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兼任中国老年保健学会眼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眼底病学组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糖尿病眼病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分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研究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1998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并就职于山东省眼科研究所,2000年始师从于著名眼科专家董晓光教授进行眼底病专业的学习和研究,2006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开始担任青岛眼科医院眼底病科主任,2011年初调任山东省眼科医院眼底病科主任。主要从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先后参加973、十五、十一五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专业论著5部,近年来,年均手术量上千例,在眼底出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葡萄膜炎、严重眼外伤以及视神经病变等眼科疾病的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及眼前后段联合手术。


1985.3月出生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安徽省第一届卫生健康骨干人才、中国康复医学会安徽省干眼康复学组副组长、国际泪膜与眼表学会(TFOS)中国分会委员

专业方向:角膜与眼表疾病。

擅长白内障手术、角膜移植手术、飞秒激光矫正近视散光手术、ICL手术等,擅长干眼、感染性角膜炎的诊治。

已发表SCI论文数篇。

主持省厅级课题5项。

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安徽医学科学技术奖创新奖二等奖。


张长宁,眼科主任医师,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现任陕西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陕西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与手术学组委员;西安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顾问;西安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眼表病学组顾问;西安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曾任西安市眼科医院副院长,西安市眼库主任,激光近视治疗中心主任,西安市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


1967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县,1992年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山东省济南市人民医院眼科工作。目前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眼科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斜视、弱视与小儿眼科,眼视光,泪器疾病和眼部整形。兼任山东省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眼科质量控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济南市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张士元,男,自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眼科临床医疗及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眼科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经验,长于眼底病的诊治。60年代收集典型及特殊眼底病变资料并绘制眼底病变图象200多幅,为合著的《眼底病》一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60至70年代专题观察研究了眼内非磁性异物取出及异体玻璃体植换治疗玻璃体出血手术技术。80年代负责制定了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之视力残疾标准、调查方案及资料的总结。1988年起连选连任三届中华眼科学会主任委员。1995年主持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眼科学术大会,现任WHO专家咨询委员,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亚太地区眼科学会荣誉奖,获多项科技进步奖,连续5年获市科委改革与发展奖,参与编著专著6部,发表论文20余篇。

张烨,1999年12月出生于龙口市,2023年毕业于青岛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现就读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科研究生学硕,师从高华教授。目前是共青团员。专业方向:角膜病。


张云峰,1968年7月出生于龙口市,1993年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龙口市人民医院眼科工作,从事眼科工作30年。目前是眼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专业方向: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眼外伤、眼肿瘤、泪器疾病。

学术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肿瘤组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眼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眼肿瘤协作组委员,

山东医师协会委员,

山东医学会基层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

山东激光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山东视力康复委员会白内障学组委员,

烟台市眼科质控中心成员,

烟台医学会委员,

烟台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赵志凛,1933年1月生,教授,眼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55年毕业于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1954年实习于青岛山大医院眼科。在眼科著名教授潘作新院长的教导下,完成了眼科常见病的检查诊疗和手术。1955年毕业后分配至山东省立医院,工作至今。

  眼科工作66年,有极丰富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经验。手术认真细致,精益求精,戏称“山东一把刀”。现已88岁,仍坚持门诊工作,并能进行门诊手术及整形等。

  1986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后,评为山东医科大学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其研究生如:王智崇、姚晓明等,现均已成为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且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1995年退休返聘,退休前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项,参与著作四册,发表论文十余篇,译文两篇。

 大连华厦眼科医院院长(辽宁省区总院长)

 三级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及博士后导师。

 曾任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及北京同仁大连眼病医院眼科主任、教授。从事眼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年,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及眼外伤的诊治,已完成各种眼科手术8万余人次。

兼职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显微手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全国理事会理事,中国老年医学会眼科学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外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外伤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第一届眼科分会副会长,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第一届眼科分会副主委,辽宁省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及大连市司法鉴定、医疗事故鉴定及劳动伤残鉴定专家委员。担任《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等期刊杂志编委。2019年被大连市政府授予首批医学“高端人才”荣誉称号。2022年被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授予“中国优秀眼科医师”荣誉称号。


周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知名专家。兼任山东省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山东省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眼科临床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荣获2006年中华眼科学会奖。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有扎实的眼病诊治基础,在各种眼病诊治方面经验丰富;尤其擅长眼底病、眼外伤等复杂疑难眼病及近视的诊治。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参编多部学术专著,承担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数项。


朱希才,汉族,济南人,山东城市文化研究会理事、济南槐荫理事文化研究会会长。

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小说创作,《月牙河》《撼山》等一批作品先后在《山东文学》《当代小说》刊发。后改写散文,先后出版散文集《走进梦中城》《西进,沿着太阳轨迹发展的城市》《槐荫密码》等。作品《燃烧的红高粱》2012年6月入选《中国散文大系·抒情卷》,并荣获由中国散文学会颁发的“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

朱志忠,男,1937年出生于浙江杭州。

教育和工作经历

1956年毕业于杭州安定中学(现为杭州第七中学)高中;1956-1957就读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1957-1962年就读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疗系,1962年本科毕业。1962-1992供职于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从事眼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业务。先后担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1973-1975参加国务院首批赴西藏医疗队任眼科医师,负责防盲治盲医疗业务。在西藏完成人遗体离体角膜保存和高山眼病的调查研究论文。

1987-1992先后在日本东京顺天堂大学眼科和美国Emory大学眼科中心从事5年的眼科博士后研究(课题分别为离体角膜的活性保存和单纯疱疹角膜炎的免疫学研究)。

1992-1998受聘担任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眼科教授/科主任。主持和完成中山医院眼科医教研的框架设计和设备引进。1998年12月退休。

1998-2008先后在浙江省嘉兴市中医院眼科、上海和平眼科医院、浙江省宁波眼科医院出任眼科角膜病咨询,培训中青年眼科业务骨干,带教眼表病的诊疗和角膜移植手术。并在长三角地区系统讲授眼表病诊疗讲座(Seminar)。

师从情况

医学院期间聆听郭秉宽教授眼科学系统教学;遵循恩师教诲,努力学习和做学问;1962-1983在马镇西教授指导下学习眼科全科诊疗技术和角膜病的临床与科研;在日本期间,接受中岛章教授指导从事眼科博士后课题研究;1989-1992接受Stulting 教授指导从事单疱角膜炎的免疫学研究。

专业特长和人文素养

幼年接受过国学系统训练,熟读《古文观止》、唐诗宋词等中国古典名著;业余爱好散文、古诗词写作;已完成散文《我的恩师郭秉宽教授》、《我和马老爷子》、《在日本东京的那些日子》、《闯荡美利坚》和诗词《在西藏的730天》、七绝、七律、《蝶恋花》、《虞美人》、《卜算子》、《御街行》、《踏沙行》、《天净沙》|《相见欢》、《满庭芳》、《如梦令》、《破阵子》、《渔歌子》、《菩萨蛮》等词牌的古典诗词200多首50余万字。

能熟练阅读、翻译、讲解中英文眼科专业文献;在完成眼科全科13年训练的基础上,1975年转型,成为我国第一代眼科角膜亚专业医生。在国内最先开展眼库与角膜保存、治疗性角膜移植、重症眼表烧伤眼表重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近视、老视的屈光性角膜手术、对单疱角膜基质炎的诊疗和抗复发有独特见解和治疗技艺。具有系统的培训眼表亚专业高级人才的能力。

职业荣誉

1977在马镇西教授主持下发起成立中华眼科学会角膜病学组,与王守敬一起担任全国学组秘书;1988年后任中华眼科学会角膜病学组副组长至退休。受聘担任《眼科研究》、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国际眼科纵览等杂志编委。

著作和科研

治疗性角膜移植、离体角膜的活性保存、单疱角膜炎的药物治疗等三项课题曾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在中外眼科期刊发表论文120多篇。从1978-2016先后主编《角膜移植术1980》、(角膜病学1986)、《眼科全书第一版第4分卷角膜、结膜与巩膜疾病1996》、《实用眼表病学2004》;《眼表病诊疗策略与技术2016》。

参编 《眼科进展1980》、《眼科争论1982》、《眼科新编1991》、《现代眼科手册1993》《眼科耳鼻咽喉科诊疗常规1999》、《眼科医师进修必读1999》、《21世纪眼科学前沿(中英文双语)2001》、《中西医角膜病学2004》、《中华眼科学第二版2005,第三版2014》、《眼科显微手术学1999》、《眼科微缩指南2014》等多部眼科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