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D1489
名称:  眼科名家素描作品集
年代:   建国后
年份:  
捐赠者:   罗丰年
简介:  罗丰年教授于2025年4月27日捐赠至山东眼科博物馆。
眼科名家素描作品集

《缅怀我国眼科先贤名医素描》作品介绍 罗丰年

一、缘起:铭记与传承

时代背景:2018年是中国现代眼科学诞生100周年(从1918年北京协和医院建立首个眼科专业算起)。百年间,在几代眼科工作者,尤其是眼科先贤开拓者的艰苦奋斗下,中国眼科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追赶到部分领域领先或赶超世界先进的辉煌历程。

创作初衷:2019年正值建国70周年,在回顾我国眼科辉煌成就之际,深感缅怀已故先贤大师、传承其精神与历史的重要性。“向前看发展,回头看先贤”。唯有了解眼科先贤的人文历史,方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眼科发展脉络,激励后学。

二、创作历程:以笔绘史

原由:2014年我参加孙信孚教授百年诞辰活动,为其绘制素描肖像在微信朋友圈并获广泛好评,于是萌生了以绘画服务眼科人文历史的想法。从此开始专注收集眼科先贤史料与图片。

早期实践:2014年11月,手绘完成14位德高望重眼科先贤素描,并在湖北宜昌召开的湖北省眼科学术会上首次展示。

情感深化:2015年12月我参加导师张汗承教授(“泪液学之父”)追悼会,2018年闻北京协和眼科张承芬教授逝世等事件,深切感受到记录先贤功绩、让后辈铭记的紧迫性。随着岁月流逝,许多眼科先贤面临被遗忘的可能性。

坚定信念:经历这些情况,我决心通过肖像素描这一艺术形式,宣传、纪念、缅怀眼科先贤,展示他们的光辉形象,传承前辈的优良传统和精神。

三、同道襄助:汇聚力量

全国展示:2019年在郑州全国眼科医师大会上,我在会议上报告了《我为大师画素描》并展示了26位眼科先贤素描作品。

广泛反响:《我为大师画素描》经《中国眼科手机报》《眼播》等媒体报道后,引发眼科界热烈反响和众多权威专家(如胡诞宁、惠延年、陈有信、张卯年、唐健、张明昌、张斌等)的高度评价与宝贵建议(如补充人物简历、回忆文章,精进画艺,结册出版等)。

素材拓展:在赵家良、王宁利等众多教授及全国眼科同道的鼎力支持下,获得更多先贤素材。

成果丰硕:截止2022年底,我坚持不懈,不断收集资料图片,共完成78位为中国眼科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先贤名师素描创作,虽仍有遗漏之憾,但这项工程仍将弥补持续。

四、艺术升华: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知商共鸣:作品在郑州大会获高度评价后,与同样兼具深厚艺术素养的北京同仁眼科王宁利院长(曾梦想报考美院)在成都全军眼科大会深入交流。

编书出版:受王宁利院长创作的《眼睛的生理超现实绘画艺术》作品的启发,双方碰撞出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火花。2019年王宁利院长大胆构思并主导,将78幅缅怀眼科先贤的素描作品汇编成书——《科学·艺术·眼科》。旨在“为人民画像,为时代存照”,通过艺术形式系统展示中国眼科人文历史与先贤光辉形象,传承光荣传统。

五、公益归宿:捐赠博物馆

考察学习:2021年,我连续参加在济南举办的五届全国文史学术大会,二次到山东眼科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馆藏万余件眼科文物)并实地考察。

捐赠决定:为使作品得到永久珍藏保护,让尘封箱底的作品获得新生,我师生并将全部78幅素描原作捐赠给山东眼科博物馆,面向公众展示其价值。

隆重接纳:2025年4月在全国眼科文史学术会议上捐赠获得谢立信院士、山东眼科博物馆荣誉馆长史伟云教授及馆长高华教授的大力支持和正式接受。

结语:未完的使命

《缅怀我国眼科先贤名师素描》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我作为一名普通眼科工作者,将继续秉持“为人民画像,为时代存照”的信念,努力为更多眼科先贤名师画像,将这项工程作为精品持续完善,为中国眼科事业发展史及其人文精神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浓墨重彩地铭记先贤丰功伟绩。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图35

图36

图37

图38

图39

图40

图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