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丽 李洪翠
“欢迎来到山东眼科博物馆,这里是全国唯一经政府主管部门正式批复成立的眼科专业博物馆。”6月6日,第27个全国爱眼日,位于济南市经四路372号的山东眼科博物馆迎来建成后的第一个全国爱眼日,博物馆综合办公室刘彤迎来一拨客人。这座博物馆于2021年12月开馆,主场馆依托于有百年历史的三层砖木结构楼房(槐荫区不可移动文物),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附属园林景观面积近1000平方米。
山东眼科博物馆是目前国内藏品最多的眼科文化展示场所,现已形成以山东眼科博物馆为主体,院史分馆、角膜捐献分馆、近视分馆、眼镜分馆、科技分馆等十余个分馆为补充的架构模式,馆内分设手稿展区、会议照片展区、设备展区、眼科古籍展区等十个展区,另设可容纳近百人的眼科讲堂。
从我国最早的中、西医眼科专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当年从国外背回来的我国第一台白内障超声乳化仪,从德国眼科学会前任主席捐赠的30余件眼科书籍、器械到90多岁的赵志凛老教授捐献的毕生收藏……走进山东眼科博物馆,仿佛走进一个眼科学的课堂,院落内有孝文化眼科主题墙、“眼科古籍中西合璧”屏、四季百草园等经典景观,馆内展出有明代大型药王造像、欧洲中世纪眼镜及中国古代眼镜、明代刻板《眼科龙木论》《银海精微》《原机启微》、清代刻板《西医眼科撮要》等重要文物展品。从历史到现在,可以全面了解我省、我国乃至世界眼科学发展的历程。
目前,山东眼科博物馆已收集眼科古籍、重要史料图书、照片8000余件,各类重要眼科设备展品800余件,各类眼镜及其他展品1100余件,为研究我国眼科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实物依据。
“开馆以来,我们还在源源不断地接受来自各方的捐赠,补充馆藏。”刘彤介绍,山东眼科博物馆正不断通过文物征集、保护、研究和展示工作,向公众传播眼科历史文化,努力为城市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