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摘要 | ||
泪囊鼻腔吻合术与鼻泪管阻塞钻切术的比较 |
黄红深 |
7-7 |
小梁切除及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探讨 |
高宗峰 孙鸣 |
10-10 |
Nd:YAG激光鼻泪管重建术 |
王圣祥 林炎官 王茹华 赵东林 |
14-14 |
103例急性萘中毒的眼部表现 |
罗建国 |
27-27 |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后囊破裂的处理 |
朱思泉 吴笑梅 古财然 张定兴 黄彪龙 许冰 |
30-30 |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星状角膜上皮铁线 |
胡瑞华 马贞善 |
55-55 |
糖尿病的图形视网膜电图和视诱发电位联合检测 |
高琼 曾丽芳 |
67-67 |
眶内肿瘤对眼屈光的影响 |
高晶彤 夏德昭 石树敏 |
74-74 |
角膜病 | ||
偏中央的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 |
冯春茂 陈家祺 |
8-10 |
光学性全厚板层角膜移植术远期疗效的分析 |
贺燚 孙秉基 种平 赵东卿 王印其 |
11-14 |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角膜上皮损伤修复的研究 |
钟兴武 龚向明 |
15-18 |
人各种角膜病变内皮细胞核变化的初步观察 |
谢立信 李绍伟 董晓光 袁凤波 |
19-20 |
FK506抑制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免疫病理学研究 |
吕岚 张文华 |
21-24 |
高效皮肤渗透促进剂-氮酮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
徐岩 陈祖基 宋洁贞 靳伟民 李建新 |
25-27 |
灵长目动物角膜内皮细胞再生能力及方式的研究 |
唐娜 李辰 徐锦堂 |
28-30 |
周边性角膜水肿的临床观察 |
孙秉基 贺燚 种平 王瑞华 |
31-33 |
病例报告 | ||
自发性眼眶出血致失明九例 |
侯世科 宋国祥 肖利华 |
18-18 |
脉络膜上腔出血术后四年随访一例 |
夏振江 罗东芝 |
61-61 |
早期激光断线诱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一例 |
叶天才 李莉 |
64-64 |
眼眶源自鼻咽部低分化鳞癌误诊为炎性假瘤一例 |
夏瑞南 罗清礼 曾祥国 |
73-74 |
眼球垂直后退综合征一例 |
吕名端 孟蕾 |
75-75 |
先天性小角膜合并双泪小点一例 |
付建中 马瑾 李秀尊 |
78-78 |
论著 |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血浆及尿儿茶酚胺的测定 |
尤毓陆 王继兵 黄旭东 李聪玲 王守训 郭健 李坤 臧萍 |
34-36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中晚期青光眼患者眼动脉血流速度的测定 |
徐国旭 朱红 王志远 魏华 石英 郝金玉 |
37-38 |
视觉运动觉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研究 |
汪建涛 吴德正 Frederick W Fitzke |
39-41 |
黄斑病变的局部视网膜电图检测 |
罗光伟 吴乐正 吴德正 |
42-44 |
二极管激光在眼底病中的应用 |
王光璐 卢宁 张风 孟淑敏 焦树玲 彭晓燕 |
45-46 |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
王宏彬 张薇 向里南 胡詠霞 刘萍 |
47-49 |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角膜知觉的改变 |
杨斌 陈家祺 王铮 |
50-52 |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
金红颖 王丹梅 李子良 |
53-55 |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地形图分析 |
齐艳华 廉井财 邓伟 周德佑 王康孙 |
56-58 |
老年黄斑变性中感光细胞的凋亡 |
徐格致 李维英 曹安民 |
59-61 |
低温冷冻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内cAMP及Ca<sup>2+</sup>浓度的影响 |
洪晶 吴景天 |
62-64 |
压力对培养的人眼筛板细胞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 |
罗贤民 魏厚仁 刘绍春 吕源淑 张樱 |
65-67 |
生物膜在小梁切除术中防止滤过泡粘连的实验研究 |
濮伟 高殿文 王珏 李维昌 康虹 |
68-70 |
专家评述 | ||
应重视感染性角膜病的综合治疗 |
张文华 |
5-7 |
技术交流 | ||
高频透热连续环形截囊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
王文清 杨冠 宁文捷 |
71-72 |
眼部缺损外戴型假体 |
许雪亮 王成业 刘双珍 邓云 |
72-72 |
继续教育园地 | ||
Internet网络上的眼科学信息资源及获取方法 |
王一 陈莉 张黎 |
76-78 |
图1
图2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