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 | ||
我国眼成形外科的发展大有希望 |
宋琛 |
165-166 |
眼成形与美容外科研究 | ||
自体游离硬腭粘膜移植修复眼睑缺损 |
赵光喜 李冰 |
167-175 |
复方樟柳碱Ⅲ号治疗烧伤皮肤瘢痕的实验研究 |
宋琛 申维勇 何庆华 于国 |
176-178 |
用羟基磷灰石材料行眶缘塌陷充填再造术 |
李冬梅 刘静明 闵燕 |
179-181 |
国产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的研制和应用 |
陈蔷娟 易敬林 廖洪斐 万腊根 |
182-184 |
眼眶内容切除后重建术 |
宋国祥 田文芳 肖利华 何彦津 孙丰源 唐东润 苏敬华 孔龙 白金冬 信惠敏 |
185-189 |
异体硬脑膜眼部修复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
赵光喜 周洁 |
190-193 |
双重睑术中对内眦赘皮的处理 |
马世英 |
194-196 |
会议纪要 | ||
全国眼成形与美容外科专题学术研讨会纪要 |
赵红梅 |
170-170 |
病例报告 | ||
睑板腺癌鼻咽转移并发白血病一例 |
严宏 王为农 杨新光 潘小凤 邓争荣 |
178-178 |
内直肌结核一例 |
徐天顺 王超英 王秀兰 陈淑霞 |
184-184 |
直肠癌脉络膜视神经转移一例 |
陈金邦 钱德方 |
189-189 |
球结膜真菌感染伴肉芽肿一例 |
杨明光 杨永福 文丽仙 |
196-196 |
前房内睫毛异物存留37年一例 |
张军 |
196-196 |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真菌性角膜感染二例 |
帅开地 于红鸾 |
208-208 |
蟾蜍毒液致角膜损伤一例 |
秦志显 |
211-211 |
青光眼发作后视网膜脱离暂时复位一例 |
唐娜 |
215-215 |
蜂窝哈夫尼亚菌致急性化脓性眼内炎一例 |
钟烈红 |
223-223 |
重症肌无力患者眼部手术致眼心反射增强一例 |
李学敏 张连杰 |
229-229 |
疟疾并发急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炎一例 |
黎佛新 |
236-236 |
白内障术后化脓性眼内炎三例 |
仇宜解 孟瑞华 孟旭霞 牛鹰筠 王竫华 孟岩 齐跃勤 |
236-236 |
临床研究 | ||
儿童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 |
刘奕志 李绍珍 |
197-199 |
白内障手术中后囊破裂的分析 |
高岩 陈彤 赵守梅 |
200-202 |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早期眼压的观察 |
卫玉彩 王长龄 |
203-205 |
国产硅油眼内注入后的取出及其并发症 |
胡土荣 王文吉 陈钦元 |
206-208 |
正常人的象限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
兰长骏 宋广瑶 曾丽芳 方谦逊 |
209-211 |
131例老年人复视的临床分析 |
夏群 关航 崔宝华 李守忠 |
212-215 |
葡萄膜黑色素瘤误诊分析 |
牛膺筠 赵桂秋 孙为荣 林红 徐洪春 赵洁 |
216-218 |
临床基础研究 | ||
房水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电泳测定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
吴中耀 杨华胜 潘苏华 陈智聪 陈又昭 |
219-223 |
谷胱甘肽转移酶μ基因缺失与老年性白内障发病关系的探讨 |
皮静波 白禹诗 郑全美 孙贵范 |
224-226 |
翼状胬肉与脂类过氧化反应 |
吕岚 王荣光 宋晓虹 李航 董东生 邹留河 |
227-229 |
实验研究 | ||
正常大鼠视网膜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能力与年龄的相关研究 |
赵明威 张承芬 吴元德 蒋江虹 赵维敏 |
230-232 |
角膜表面镜片术的实验研究 |
李家臣 谢立信 董晓光 胡隆基 |
233-236 |
临床研究摘要 | ||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 |
杨方耀 |
237-237 |
睫状体固定缝合术治疗挫伤性睫状体脱离 |
韩梅 武桂芳 |
240-240 |
专题讲座 | ||
戴角膜接触镜时对近物的调节及其与老视的关系 |
王光霁 吕帆 |
238-240 |
图1
图2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