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
眼底新生血管荧光造影所见 |
梁树今 廖菊生 高育英 崔模 |
129-135 |
自发性浆液性脉络膜脱离的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
许时昭 庄琇琮 卫煊 |
136-138 |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的并发症 |
杨冠 卫煊 戴友林 |
139-141 |
泪功能试验 |
张一鸣 刘广进 徐慧琴 |
142-144 |
Schirmer氏试验测定正常泪液及其方法探讨 |
包寅嘉 蔡灵德 崔惠娟 谢含英 |
145-148 |
鼻泪管下口的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
周振德 |
149-151 |
100例正常人泪液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sub>3</sub>的测定 |
粟惜兰 曾琼英 黎爱莲 |
152-154 |
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附800例报告) |
王兆玺 潘法萱 柴富贵 陈瑞祯 李国英 迟淑秀 孙秋香 |
155-157 |
泪腺脱垂的手术治疗(附26例临床报告) |
李秀云 马世英 |
158-160 |
145例系统性遗传病中眼部体征的临床观察 |
陈守宁 |
161--162 |
眼眶原发性横纹肌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
李万琛 乔思杰 |
163-164 |
藏族1,340例屈光不正的统计分析 |
傅恒泰 杨敬华 郭素波 |
165-167 |
局部注射皮质激素治疗睑板腺囊肿 |
王天木 |
168-169 |
短篇报导 | ||
自制眼球上提器 |
朱寿彭 |
135-135 |
溃疡性结肠炎并发虹膜睫状体炎一例 |
许道声 童绎 |
138-138 |
植物性异物残留于晶体后囊一例 |
张仁俊 |
141-141 |
简易眼内微小异物吸取器 |
邓金印 |
144-144 |
泪囊息肉一例报告 |
王继岩 |
151-151 |
应用四种色盲检查图对照检查色觉障碍的结果 |
柴泽民 |
154-154 |
泪道蛔虫一例 |
薛明君 |
162-162 |
眶内血管瘤泛影葡胺造影一例报告 |
李敬宣 |
164-164 |
简易内翻手术法 |
张宏杰 |
169-169 |
排粪、尿流泪一例 |
毕云德 |
174-174 |
下泪小管断裂修复五例报告 |
张林 |
174-174 |
葡萄膜缺损一家系两例报告 |
李惠娟 朱小征 |
176-176 |
遗传性青光眼家系调查 |
兰庭芳 周玲 |
178-178 |
遗传性眼球震颤一家系报告 |
李发科 |
180-180 |
遗传性视神经萎缩一家系报告 |
马永贞 杜世全 曾凡武 冯才干 |
180-180 |
醉仙桃中毒致急性充血性青光眼一例 |
曾江涛 |
184-184 |
用耳软骨代泪道做泪道重建术八例 |
孔庆华 |
188-188 |
排尿流泪一例报告 |
罗胜利 |
F02-F02 |
家族遗传性慢性泪囊炎一家系 |
曾广银 阎桂芬 |
F03-F03 |
鼻腔腺癌引起慢性泪囊炎一例报告 |
柴江忠 |
F03-F03 |
病例报告 | ||
Grönblad-Strandberg氏综合征三例 |
何小可 苏敬泽 |
170-171 |
眼眶间叶性软骨肉瘤二例报告 |
易玉珍 罗又蓉 |
172-174 |
眶内神经上皮瘤一例报告 |
严相近 张太和 刘春城 |
175-176 |
着色性干皮病并发眼鼻鳞癌一例报告 |
刘定谷 |
177-178 |
畸胎样髓上皮瘤一例报告 |
许麟翔 郑世英 刘剑萍 |
179-180 |
Thygeson氏表层点状角膜炎二例(附蛋衣对本病的疗效观察) |
张学信 齐金波 |
181-182 |
牛痘样水疱症眼部损害一例报告 |
王玉璧 |
183-184 |
假性上睑挛缩症一例报告 |
鲍才良 |
185-185 |
技术改进 | ||
CO<sub>2</sub>激光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造骨孔的应用 |
施香荷 谈松年 汪汉泉 聂传贤 卓瑞鹏 许松林 钱水云 王跃进 江兰英 孙振凤 戴燕萍 |
186-188 |
泪囊鼻腔吻合术简易法 |
杨歆皇 |
189-190 |
鼻泪管硅橡胶管植入术初步报告 |
彭秀民 曾广银 任相庭 赵恩来 阎桂芬 |
191-192 |
图1
图2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