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
眼球屈光模型之制造及其应用 |
徐广第 |
1-2 |
用丙烯酸脂(acrylic)制作眼球内异物定位接触镜及其使用方法 |
赫雨时 |
3-5 |
链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绿脓杆菌所致的眶内脓疡与角膜溃疡 |
马镇西 |
6-8 |
眼部化学烧伤病例分析报告 |
李崇堉 |
9-14 |
视网膜发绀 |
毛文书 魏步光 |
15-19 |
肾上腺皮质戊种化合物(Cortisone)与脑垂体前叶向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在眼科临床上之应用 |
胡用霖 |
20-25 |
应用烟碱酸治疗视神经萎缩之初步报告 |
朱学敏 马世英 方醒 |
26-30 |
射光后眼炎 |
冯葆华 |
31-33 |
Kayser-Fleischer氏角膜环(病例报告) |
刘翰 |
34-35 |
全部永存瞳孔膜 |
张峨 |
36-37 |
雷电击伤眼部病例报告 |
严惠英 |
38-39 |
眼病防治工作初步总结报告 |
邹本宝 |
40-42 |
碘化钠结膜下注射对角膜瘢痕的疗效 |
夏树国 |
43-44 |
颜面疖病续发骨眶蜂窝织炎 |
唐国藩 |
45-48 |
福州合组医院门诊沙眼统计报告 |
高春顺 林苍 许道声 |
49-50 |
组织疗法与眼球内之玻璃醣炭基酸 |
马仲魁 艾民康 |
51-52 |
应用青霉素发生过敏症的病例报告 |
刘柏香 |
53-53 |
球结膜下注射使用组织液乳剂续报 |
郑鉴如 赵惠民 |
54-55 |
两年来眼科应用组织疗法总结 |
傅玉海 郭立明 |
56-57 |
人眼结膜华裔吸吮线虫一例 |
向晓峰 |
58-59 |
间歇性眼球突出症二例 |
徐宝萃 |
60-62 |
视神经脊髓炎 |
韩仲岩 |
63-64 |
角膜疾患之紫外光线治疗 |
董良民 |
65-68 |
一时周期性浅性巩膜炎 |
郑宝仁 |
69-72 |
视神经结节性硬化病例报告 |
俞自萍 |
73-76 |
氯霉素粉对角膜溃疡之疗效 |
周镕清 |
77-77 |
晶状体囊前环状混浊 |
刘子严 |
78-78 |
链霉素对麻风性浅层点状角膜炎之疗效 |
叶鹤亭 |
79-79 |
文摘 | ||
前床突的脑脊髓膜瘤为致单侧失明之原因 |
朱恒文(译) |
5-5 |
正常眼泪的分泌 |
蒋润金(译) |
8-8 |
眼球前半部X射线的摄影法 |
В. Н. Артюшков(著者) 李寿山(译) |
19-19 |
烟草酸对角膜溃疡的治疗 |
蔡怀诚(译) |
33-33 |
婴儿白内障和先天梅毒 |
唐秀民(译) |
39-39 |
X线对晶状体和睫状体之作用 |
朱恒文(译) |
48-48 |
先天性膜状白内障,含齿囊肿,及多数性纤维脂肪瘤 |
L. P. Agarwal and I. N. Raizada(著者) 吴庆昌(译) |
55-55 |
破裂孔征候群 |
唐秀民(译) |
57-57 |
水对于视网膜脱离的试验 |
朱恒文 |
59-59 |
使用副肾上皮质素医治眼肌麻痹的效果(初步报告二例) |
蒋润金(译) |
62-62 |
角膜储藏的改变并其对角膜移植片的影响 |
蔡怀诚(译) |
68-68 |
表层点状角膜炎 |
蔡怀诚(译) |
68-68 |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症状 |
蔡怀诚(译) |
68-68 |
用爱克司光线治疗恶性眼球突出(附28例报告) |
Beierwaltes W. H. 唐秀民(译) |
72-72 |
译文 | ||
在巴甫洛夫学说的基础上谈手术后复明患者发展视觉及其判断力的问题 |
А. И. Покровский(著者) 聂爱光(译) |
80-85 |
头部外伤眼部症状 |
Doggart(著者) 蔡怀诚(译) |
86-88 |
链霉素与副氨柳酸合并治疗眼结核病 |
Б. В. Протопопов(著者) А. Н. Добртин(著者) 艾长荣(译) |
89-90 |
图1
图2